在过去的10年中,巴西的柑橘盛产地圣保罗市(Sao Paulo)一直面临着世界上破坏力最强的柑橘疾病——黄龙病的威胁。黄龙病的病原体由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携带传播,并且到目前为止都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疾病。正当全球范围内的柑橘生产地区都在遭受着一波又一波的疾病冲击时,圣保罗最近却成功击溃这种疾病,使生产活动回归正常。巴西柑桔生产行业协会(Fundecitrus)研究员雷纳多· 贝佐·巴萨雷斯(Renato Beozzo Bassanezi)近日就此接受了中国水果门户的采访。
巴西的柑橘业有多重要?贝佐告诉记者:“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占巴西耕地面积的1.2%。世界上每购买的五罐橘子汁,就有三罐产自巴西。”
而圣保罗生产的柑橘占巴西总产量的70%。贝佐称,圣保罗总共有8224个黄龙病监控点。这些监控点提供数据,确定疾病的传播趋势,提高防控,再加上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圣保罗可以被称为黄龙病防治的典范。

贝佐认为,与黄龙病的战役中,详尽的预防措施是关键。“在过去10年里,采用了系统的技术防控的柑橘种植户比起没有采用措施的农户受灾要少。从检疫角度来看,每个种植户的作物稳定程度和其所采取的措施呈正相关。首个植物检疫结果显示,在一些地区害虫的规模已经呈下降趋势。这预示着如果防控措施能及时施行,虫害的发病率可以得到掌控。”
贝佐称,防控措施基本在这三个领域之内:购置在国家认可苗圃中培育的健康幼苗;对可传播虫害的控制;以及染病植株的根除。
早在第一起黄龙病案例于前一年发生的时候,政府就规定圣保罗的柑橘幼苗必须在有防虫害屏障的苗圃里生长,2008年颁布的《联邦政府指导文件第IN53号》则促进了了祛除染病植株的过程。
贝佐还表示,与此同时,整个柑橘行业正在联手提高防控的效率,把影响控制在最小。“在防虫警报的支持下,生产者可以联合起来抵抗木虱,比如在统一时间段内,在整个地区不同种植园中喷洒药剂,减少害虫数量并避免害虫迁徙到邻近的田地,减少再感染状况的发生。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药剂喷洒更为有效,更经济,对环境伤害更小。”
在商业种植园里,种植者经常喷洒杀虫剂以控制害虫数量。在自家或者有机果园中,柑桔生产行业协会则提供拟寄生物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来对付这种携带疾病的木虱。
“由于大部分的柑橘种植户都采取了疾病防控措施,所以这种植物疾病的发生率可以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这包括林园改造,以及更严格的种植密度,灌溉,施肥以及虫害管理。”
“这些措施使得圣保罗的柑橘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从整个地区来看,圣保罗还没有受到黄龙病太多的影响,”贝佐说。“疾病感染率可被控制在低于15%的范围内。”
然而,为了成功实现防控管理,圣保罗柑橘行业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贝佐估计,每箱柑橘(40.8公斤)生产成本的5%-10%都被用于防控黄龙病。在2005年至2013年时间段内,大约3500万株受到感染的柑橘树都被根除出了圣保罗地区。
www.chinafruitpor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