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Comcrop:开创城市屋顶种植先河
一提起新加坡,“种田”绝对不是大多数人脑海中会联想到的第一件事。在这个高度城市化、拥有500多万人口的“花园城市”,本地农民的数量少之又少,进口产品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屋顶农场,却以能提供高品质的当地果蔬、教育当地社区饮食健康为目标,成功地创下了当地屋顶种植的先例。
这家屋顶农场坐落于新加坡繁华的乌节路上。它的面积达到6000平方英尺,正处在新加坡市中心的黄金地段。
谈及地址的选择,Comcrop的联合创始人罗怀杰(Keith Loh)在接受中国水果门户采访时表示:“其实我们充分利用了本来‘无用’的土地。而我们能够紧挨着潜在客户进行生产,也意味着整个供应链的缩短,和碳耗用量的降低。这也避免了进口产品运入新加坡的大量物流工作。”
这个正在不断壮大的农场拥有着几个“第一”:作为新加坡首个城市屋顶农场,它不仅第一个在城市环境运用“垂直农业”技术,也是第一个在热带地区运用“鱼农共生”(aquaponics)系统。
罗告诉我们:“大多数运用‘鱼农共生’系统的城市农场都位于温带。它们通常不在热带,因为我们谈的可是像新加坡这样不仅高温,湿度也高的极端天气。”
“鱼农共生”技术是水产养殖和水培的“联姻”,其核心正是模仿一个淡水湖泊的生态系统。对于像Comcrop这样一个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可追溯种植的公司来说,罗认为该技术与Comcrop可谓绝配。
“我们不使用任何化学用品和农药,而是用全天然的鱼排泄物来为蔬菜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我们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健康和安全性。”
罗怀杰说,即使“鱼农共生”技术尚未被定义为一个有机过程,但这些鱼的排泄物本质上是“非常洁净的”。
“我们养殖了用于商业用途的罗非鱼,这些鱼本身就会呼吸和产生废弃物。我们通过自然产生的细菌,把这些排泄物分解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平衡。”
“这是一个非常低成本的种植方式,它消耗的资源,比如电力和水,都非常少。”
罗怀杰说,这个系统非常适合在屋顶运行,也源于系统中大量的水有助于降低种植温度。在新加坡的热带环境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密集的研发过程
Comcrop预计将从2014年的第二季度开始全面运营。它对产品的定位是“高品质蔬菜、草药和水果”,其产品目前包括意大利罗勒,薄荷,留兰香和未经大幅商业化的“传家宝”西红柿(heirloom tomatoes)。
“我们从种子储户或种子公司手中购买种子。这些个体或公司不仅承诺种子的安全性,也保证它们未经转基因或科学工程转变。我们在做很多的产品研发工作,但目前来说,这些是我们将在未来十天内推向市场的主要产品。”
然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在正式推出产品前,Comcrop进行了八个月密集的产品研发(R&D),经历了坎坷的试错过程。“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解决了八个月的错误和难题。我们要学习的一点就是如何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应对:在高温、雨水和高湿度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我们的系统依然能够正常运行。”
“这是我们整合起来的一项专利技术,以适应我们独一无二的微气候和屋顶。我们在不断地对这个系统进行微调,确保它能够稳定地进行产量输出。”
罗还认为,一旦涉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农业,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美德。“你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平衡。我们不使用任何农药,手工修剪我们所有的植株,因此它需要多一分的耕耘和努力。”
在与超过20个不同的组织和厨师接触后,罗表示,到目前为止,Comcrop收到的产品反馈都非常积极。
“目前我们只向‘志同道合'、肯定我们的价值的企业供应产品。我们已经开始与一些新加坡的顶级鸡尾酒酒吧合作,实际上,他们都是直接购买我们的鲜活植株,这是非常罕见的。”
该公司预测,目前,它每月的产量将达到一吨以上。然而,罗对潜在的市场扩张也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我们的商业模式具备高度的可延展性,而新加坡市场对健康、新鲜和可持续种植的果蔬的需求不仅存在,这个需求将会变得越来越大。我们当然在寻找机会,因为我们认为,业务的增长是与我们回馈社会的目标密不可分的。”
罗怀杰表示,Comcrop生产的果蔬价格将在商业种植产品和有机产品价格之间。“我们竞争的是价值。在保证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我们的价格与任何其他的批发供应商同样具有竞争力。”
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八二分”的黄金法则
在加入Comcrop成为全职的合作伙伴前,罗怀杰经营酒吧、咖啡馆和餐馆,在食品和饮料业待了整整10年。当被问及为何离开曾经熟悉的行业,转而开创这样一个公司,罗对过去亲眼所见的行业状态表示了忧虑。
“我看到的是,食品和饮料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制造了很多的食物浪费,”罗说。 “食品是新加坡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所以创立这样一个项目是一个个人的使命,我希望帮助我身边的社区了解如何能够吃的好、吃的新鲜、吃的健康。”
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罗怀杰也感到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有三个孩子。我想给他们留下一个更好的环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力。 ”
Comcrop的其他三位联合创始人也拥有着与农业相关的背景。林宜谦(Allan Lim)不仅首先萌生出创办Comcrop的念头,他也同时运行着另一家将食用油转化为生物柴油、名为阿尔法生物燃料的公司。蔡昌融(Jeremy Chua)和柯振汕(Shan Kuah),则拥有运行“鱼农共生”养殖场的经验。
然而,另一个把四个人团结起来的重要因素是,所有人都对“社会企业”的概念很感兴趣。罗怀杰认为,虽然Comcrop必须在商业上可行,它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两个目标将能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有了利润,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社区,回馈社会,”罗说。“如果你运行一个社会企业,我相信,它最终将能建立长期的品牌价值和商业可行性——它们在商业领域有着一个耀眼的未来。”
具体谈到社会企业与一般企业的不同,罗怀杰说,公司努力遵循“八二分”的黄金法则,把其业务的20%都投入到满足社会需求上。
“我们20%的土地都用于与当地社区进行互动。我们有一个游客访区,在那里有一个社区花园。在这个区域里,我们举办交流活动,邀请志愿者来帮忙,让人们学习理解从‘鱼农共生’到土壤的各种不同的技术和理念。我们还在小孩子和家人前来参观时,教他们如何‘复制’这样一个城市屋顶农场。”
“我们希望把利润的20%再投资回我们的社会,无论是进行慈善捐款,还是投资于社会企业。”
“我们20%的工作人员正在与退休了的老年人合作,引领他们帮助我们的农场,如进行收割和包装工作等。我们也有很多学生志愿者。如果他们做的很好,我们也会聘请他们在我们的农场兼职工作。”
鉴于Comcrop在社会工作上所做出的努力,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许文远(Khaw Boon Wan)还于上个月拜访了农场。
在采访结束时,罗怀杰说,Comcrop希望能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城市种植者取得联系。“请联系我们,让我们可以分享我们的故事,共同努力让这个行业不断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