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严苛农药法规迫使美国鲜梨出口转向中国
随着欧盟的最大农药残存量(MRL)法规日益收紧,许多美国水果出口商都开始坐立不安。在他们看来,在欧洲市场保持稳定的出口计划正在变得越发困难。
引发市场震荡的化学品之一叫做二苯胺(diphenylamine,或简称DPA)。这是一种在收获后使用的化学品,主要被传统的美国苹果和鲜梨种植商用来预防虎皮病(storage scald)。
由于考虑到该产品的安全性尚不明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于2012年禁止欧盟种植商使用二苯胺,并于近期将进口水果的最小二苯胺残存量下调至百万分之零点一。
美国西北梨业局(Pear Bureau Northwest)国际营销经理林赛·肯尼迪(Lynsey Kennedy)表示,美国种植商们对此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二苯胺问题已经给美国对欧洲的鲜梨出口造成了巨大影响,整体出口量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历了持续的下滑。仅在本季,出口总量就减少到了69000箱,较去年下降了27%。”
他告诉中国水果门户:“我们已经相应减少了市场活动,而且也在考虑取消下季的营销项目。我们会和整个行业就此进行讨论。”
他说:“最大残存限量标准实在太低了,以至于但凡是涉及到在水果箱中或在包装工厂中发现的一丁点儿微量的残存都会超标。我们会持续关注此事事态,并和西北园艺协会在这类事件上进行合作,查明管理条例是否出现明显的变化。”
美国西北园艺协会(Northwest Horticultural Council)科学事务副主席麦克·威利特(Mike Willet)则表示,虽然许多鲜梨货商都与欧洲的买主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但其他的货主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向别的市场。
“今年我们已经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梨,这还是头一回。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在欧洲损失的市场。”威利特说。
“至于其他国家,巴西一直以来都是(美国)西北地区鲜梨的一个理想市场,还有一些中美洲的国家也是一样。因为自由贸易协议的达成,我们已经在这些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肯尼迪也表示,为了保险起见,西北梨业局也已决心要使其出口项目更加多元化。
“我们的项目分散在不同的市场中,这样的话,哪怕一个市场出现了问题,我们可以转向其他市场以求弥补一定的销量下滑。我们将重点关注我们的成长型市场,包括墨西哥、巴西和拉丁美洲的其他一些国家,还包括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他说。
“对于我们而言,中国是一个崭新的市场。这是我们第一次整季向中国发货,出口成绩就超过了预期水平,因此中国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
威利特还指出,对于希望能够继续在欧洲做生意的美国种植商而言,欧盟市场对二苯胺的限制只是杀虫剂问题的一个缩影。
威利特说,虽然美国的种植商们以往向来都能达到欧洲严格的农药残存标准,但是当下他们所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则来自管理条例的不确定性。比如,美国出口商们已经逐渐体会到,要达到欧洲零售商们分别设定的不同要求非常困难。
“对于外销到欧洲的美国鲜梨来说,二苯胺问题其实并未对出口销售造成太大的影响。在把水果卖到欧洲的过程中,我们的种植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满足一些欧洲客户设置的二级标准,特别是在北欧的一些地区。”他说。
而一些运输公司可能则会发现,即使遵照了欧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他们依然无法满足欧洲当地超市所设立的标准。
“无论是获准的农药残存数值还是实际的残存量,根本问题在于货商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到底有多高。有很多人已经认为,想方设法去满足欧洲市场的各种要求和最终获得的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当被问及二苯胺的安全性时,威利特说欧盟委员会的禁令是基于一个“无法证伪”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虽然二苯胺可能造成问题,但鲜梨在欧洲受到限制,并非因为其风险性确凿,而正是因为无法证明其安全性。
“我不相信每一次欧洲市场去掉什么东西都是基于明确的科学原理。虽然数字上的确存在差异,但是我不相信美国设定的农药残存的数值会比欧洲的不安全。”
“我和欧洲的种植商们进行过交流。考虑到欧盟委员会正在采用这些规定,这些种植商中的许多人都高度关心他们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对害虫的控制,以及继续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威利特还强调,虽然其他出口市场意味着许多新机会,但美国鲜梨业不该认为失去的欧洲市场已不再重要。
“我认为无论何时,失去一个市场——尤其是出于一个似乎并不科学的理由——对于我们的货商而言,都是非常令人失望和焦虑的。他们拥有非常出色的产品。”
威利特希望欧盟委员会能够尽快对最大农药残存量的问题做出阐释,给市场缓解一些压力。
“我们希望对已上交到欧盟的数据做一些深度评估,以找到一个针对二苯胺的应对措施,并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出口问题。”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