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再次卷入官司 佳沛到底怎么了?
文/Freshfruitportal.com主编Matthew Ogg
近来,新西兰佳沛(Zespri)公司又一次卷入了官司之中。和之前类似的是,作为旁观者,我们似乎很难辨别对于佳沛来说,这整件事的影响究竟是大是小。 当然了,无论是佳沛还是整个新西兰奇异果业,它们对外都在极力淡化这桩官司。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似乎没必要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惊扰新西兰的奇异果种植者。
但是,佳沛对这件事的回应却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未对索赔原因是否属实给出确切说法,只是强调原告提及的事件已经是“陈年旧事”。
“指控中提及的事件发生于10年之前。中国法院对该指控不予受理,我们希望新西兰法院也同样如此。”该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说。他补充道,佳沛已经于今年5月28日下午正式收到索赔请求。
10年之前?我没有查看过奥克兰高等法院的索赔卷宗,因此没法确认2010年之前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案件,但根据新奇果前合伙人、目前正在狱中的刘雄杰的侄子Jhun Si的说法,案件的核心事件发生于2011年和2012年左右。
Si昨天告诉我,“索赔金额包括佳沛尚未支付的海关税和由此带来的罚款,以及因提前结束商务合约的赔偿。”他补充说,新奇果的投资据说还包括了与佳沛合作建立的仓储及冷藏设备,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但在发票事件之后,“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我先给不了解来龙去脉的读者解释一下他的话。佳沛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佳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ZMCC)因参与一起走私案而被判罪,罚款96000新西兰元(约合760,000美元)——这一裁定发生在刘雄杰认罪(走私罪)约一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
这起事件首次于2011年在央视被曝光。曝光后,佳沛随即否认他们的30000吨奇异果被中国海关扣押。而Si却宣称,事情并非如此:在那次扣押过后,只有20%的奇异果得以出售。
双方各执一词,但所谓“非议”不就是这样的么?在新西兰奇异果种植公司(NZKGI)的主席Neil Trebilco看来,最近的这场诉讼不过是由于“一个干了坏事,被当场活捉的前合作商感到依然愤愤不平”。
“事实上,他们(新奇果)自己由于逃税被判有罪。现在他们想在新西兰洗脱这个罪名,我觉得他们这次不会胜诉。”他说。“不过或许把这事闹上法庭或者曝光到媒体上,能给他们带来某些好处。”
Trebilco或许是对的。不过我仍然想要弄清楚“10年之前”这个说法。这种含糊不清的声明在水果行业并不少见——比方说金吉达2012年退出所谓的“诱人生意”——但是这一回,这一措辞直接把佳沛在中国遭遇的问题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佳沛认为这次索赔的核心事件发生于10年之前或许并没有错。但是对于一家在近年来多次曝出丑闻、并且目前正在接受新西兰防治严重诈骗局(New Zealand’s Serious Fraud Office)调查的公司来说,这样的回应丝毫无法减轻人们的疑虑。
这还使我想起了我们一则关于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2011年调查佳沛的报道。佳沛最后因为垄断市场被罚款375000美元,但它在先前的回应中曾强调说,韩国每年都会进行许多类似的调查。
当时佳沛的一位发言人是这样说的:“作为本案的一方,如果被判有罪,我们将对种植者作出可能的补救措施,其中一项可能是高达160000美元的赔偿金。”结果,他预计的最高赔偿金额还不到最终赔偿金额的一半。
这笔钱相比起目前这起诉讼中原告索赔的3350万新西兰币来说完全不算什么。如果任何一个投资者——无论投资的是奇异果还是其他——要盘算可能的诉讼结果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那么他会得出的结论是:哪怕新奇果只有1%的可能胜诉,这意味着每个股民都会因此损失335000新西兰币。
佳沛中国区总经理Simon Limmer说,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我们认为佳沛这个品牌在中国仍然保持很强的势头,我们的声誉并未受到丝毫影响。佳沛在中国市场上仍然十分活跃”他说。
为了新西兰的奇异果种植者,我当然希望他说的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