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进境水果口岸首次引入辐照检疫技术
据广西省人民政府网站报道,8月16日,凭祥市人民政府与北京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凭祥举行合作洽谈会,就《广西凭祥进境口岸水果检疫辐照处理中心项目运行维护和技术咨询服务协议》完成草签工作。报道称,这是我国进境水果检疫口岸首次引入辐照技术处理水果检疫。
网站称,广西自治区政府将电子直线加速器检疫处理项目放在凭祥口岸正在建设的凭祥市边境贸易货物物流中心,用于口岸进口水果的检疫处理。
“该项目是落实自治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的一个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在边境口岸利用辐照技术处理水果检疫性有害生物、水果保鲜等的示范工程。”
网站还表示,引入辐照技术有利于提升口岸检验检疫核心能力,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有效控制口岸进境水果等物品携带的有害生物入侵,减少和禁止化学药剂的使用,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由于入境水果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等疫情较多,检疫及处理压力大;同时,未处理的水果保鲜期较短,果实采后腐烂给水果贸易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该项目建成后,将采用电子束照射水果等农副产品,可达到除害、灭菌、保鲜等目的,是一种先进的处理技术。”
凭祥口岸是目前中国水果进出口量最大的口岸,也是广西省面向东盟最大的陆路口岸。水果进出口主要由私营企业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对越南进出口。据广西省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凭祥口岸进出口水果(包括鲜、干水果及坚果)总计49.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货值15.6亿元,增长3.7%。不过,自4月起,受多种因素影响,凭祥口岸水果进、出口贸易额单月均呈负增长。以出口为例, 6月当月出口仅1007万元,同比、环比下降均超7成。
辐照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大范围使用传统的熏蒸技术进行口岸植物检疫处理,使用的熏蒸剂如二溴乙烷、溴甲烷不仅不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排放到大气中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溴甲烷更是破换臭氧层的元凶之一。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1997年9月17日《蒙特利尔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在2005完全停止使用溴甲烷,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在2015年前完全停止使用溴甲烷。
辐照技术则是一种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发展的新型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微生物体内的基因结构导致微生物在生长发育或繁殖过程中死亡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辐照技术具有安全、快速和经济等优势。大量实验表明,辐照技术不会像化学熏蒸那样留下有毒物质,且不会破坏食品的营养结构。此外,目前口岸大量使用的熏蒸处理需要数小时或数十小时,而辐照处理则只需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便可完成,有利于大大提升通关效率。(以上整理自论文《中国检疫处理需要辐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