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冬枣:今年采购均价走低 种植户遭遇艰难一年
来自陕西渭南市大荔县的“大荔冬枣”因皮薄脆甜、上市早,在全国各地已经逐渐打开知名度。近日,“大荔冬枣”还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核准注册,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眼下,大荔冬枣今年的产季已接近尾声,中国水果门户近日就采访了陕西省大荔县万亩冬枣基地经理杨飞,向他了解了今年陕西大荔冬枣,乃至全国冬枣市场的有关情况。
杨飞表示,陕西大荔冬枣的产季最早从每年六月底开始,一般到国庆节左右结束。但由于今年陕西遭遇长达60多天的阴雨天气,因此当地冬枣的成熟期有所推迟。他指出,在价格方面,虽然今年大荔冬枣的最高收购价要高于去年,但由于大多数时间价格走低,今年可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
“往年最高收购价45-50元一斤,最低5-7元;今年70-85元一斤,最低是2元左右。”他说。“虽然最高收购价格高,但也只是短短10天左右,浮动很大,整体价格低:往年平均价格7-10元一斤,今年只有3-5元一斤。”
作为例子,杨飞向我们展示了一份签订于今年7月26日的冬枣定购合同,合同条款中显示了4亩冬枣的买断价格。“买断价一共是73000元,平均一亩18000元左右,但往年一亩都在20000元以上。”他说。他强调,今年每亩均价其实不到18000,每亩冬枣大概少卖了1500-2000元。
中国水果门户在采访前调研数据时了解到,目前渭南市大荔县冬枣总面积已达21万亩,年产值超过23亿元。杨飞对这个数字基本表示认可。
“仅仅在我们村,像大荔县万亩有机冬枣现代科技产业园这样成规模的种植面积便有3万多亩。除此之外,还要算上大大小小的种植散户,每家种植面积在5-20亩不等,以108国道为分界线,县城以东百分之60的地都是冬枣。所以比较正宗的大荔所产的冬枣面积,大概20万亩差不多。”
但他也指出,由于除了“正宗”的渭南大荔县,还有好几个县城也生产冬枣,以“大荔冬枣”为名进行销售,因此种植面积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他认为,正因为有来自附近“非正宗”产区的大量冬枣涌入市场,今年的冬枣行情才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其他县城的种植户大量上市的时候,每家每天的产量都是几千斤。”此外,由于这些产区地理位置离大荔县并不远,冬枣外表区别也不大,因此外地客户并不一定能够进行区分。
“他们拉到我们这边,只要开价他们就卖,客户再从我们这边收点正宗的,但掺在一起就把整体价格拉低了。”
除了来自附近县市的竞争,在全国范围内,今年新疆、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这些冬枣种植大省的冬枣也都大量上市,对大荔冬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今年全国都是大量上市,价格波动差距很明显。”他说。由于不少客户都遵从就近原则进行采购,因此大荔冬枣今年在北京、上海等市场的份额便远远不及来自新疆和山东的冬枣。
“北京新发地我们这边今年的专发物流专线虽然开通了,但是发货量少了很多,原因是那边客户去新疆、河北收购,因为像新疆的收购价格比较低,口感和我们这边也差不多,大面积推迟成熟也和我们因遭受阴雨而推迟成熟的情况差不多。上海离山东近,山东的收购价和物流整体也比我们这边要低,因为我今天去看了我们陕西西安的市场,里面的批发价格都比上海要高。”
“我们陕西[冬枣]主要市场是深圳、广东、嘉兴、温州,金华量最大。深圳的物流专线没开通,主要走空运,每天8趟航班的仓位都是爆满。”
正是基于今年这样的情况,杨飞认为,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对于陕西果农来说有害无益。“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种植]面积太大,价格肯定有影响。目前陕西大荔品牌已经在国内比较有市场认可度,该有的证书都有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提高果农[种植]意识,抓质量、抓品质,禁止打一些催熟剂,这样才可以说服客户,才可以存活下去。”
谈及销售渠道,杨飞表示批发、零售等传统渠道均有涉及,但还并没有尝试通过线上电商销售的模式。“目前还没有决定好要不要做电商。”
图片来源:杨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