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转型还是被迫改变?“只卖水果”的许鲜卖起了蔬菜

更多新闻 蔬菜 要闻资讯
主动转型还是被迫改变?“只卖水果”的许鲜卖起了蔬菜

在厮杀惨烈的生鲜圈里,特立独行的许鲜,常常会显得有些“高冷”。这家号称“只做卖水果这一件事”的水果电商,创下过许多辉煌:经由大学校园起步,从零做到千万,只用了短短九个月时间;在菲律宾香蕉等细分品类方面,许鲜更是迅速成为中国北京地区最大的销售商……正当人们无限看好许鲜的未来之时,这家“阳春白雪”的水果电商,却在悄然之间卖起了蔬菜。如此转型,究竟是主动出击,还是被迫无奈?后续发展如何,值得我们用心探究一番。

现如今,打开许鲜的公众号,我们不难发现,一贯号称“只做卖水果这一件事”的许鲜,开始卖起了蔬菜,并增加了生活用品、多肉植物、轻食、饮品等诸多品类。此外,曾经令许鲜引以为傲的校园提货点正在大面积消失,社区提货点逐渐扩充,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提货点的数量。

业内人士分析,以白领与学生为主要客群的许鲜填充蔬菜品类后,将面临因客群不同重新拓展市场的难度。除扩充的蔬菜品类外,多数许鲜扩充的品类还是依托原有的消费群体,可以满足统一目标群体对产品丰富度的需求,但扩充品类也意味着原有的水果品类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支撑供应链的运转,无法解决供需两端不饱和等问题。

从上新的蔬菜可以看出,许鲜对于蔬菜的定位明显低于水果,均是一些如青椒、玉米、菜花等大众类蔬菜,均是产自国内且没有标注品牌。与此相反,许鲜售卖的水果定位则明显更加“高端”,多数以进口水果为主,主要面向商圈上班的白领人群。

据一位曾经就职于许鲜的工作人员透露,许鲜选择售卖蔬菜,属于战略调整范畴,蔬菜品类的消费频次和需求量均要高于水果,所带来盈利机会将更多,但是毛利方面,蔬菜毛利更低,折损率也高于水果,能否真正带来盈利还不能确定。

伴随品类扩张,许鲜的提货点也开始扩大范围,商圈与社区的提货点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学校提货点。许鲜在上线时在线下主要推行实体自提门店模式,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学校建立了水果自提点,有专员或者合作人员进行整体的水果运作。但从许鲜PC端显示的自取点数量来看,许鲜自取门店与校园内的自取点数量已经远远少于许鲜与第三方合作的自取点数量,且这些自取点已经以社区业态为主。以许鲜在北京市朝阳区的自取点数量为例,校园自取点一共8个,新店有4家,装修中有1家;商圈提取点有95家,新店有38家,装修中有18家,且门店多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少数是下班顺路回家的上班族。

行业人士对此分析称,水果的市场并没有饱和,销售蔬菜将加大许鲜的运营压力。虽然很多生鲜电商都在尝试扩充品类,但多数生鲜电商并不像许鲜一样有精确的客群,所以在扩充蔬菜等品类时,阻力不大。许鲜却有所不同,虽然蔬菜和水果不分家,但客群仍有较大差别,尤其许鲜平台在前期瞄准白领人群和学生,这类群体很少做饭,对蔬菜的需求量远远低于对水果的需求,水果与蔬菜的客群并不能高度重合的群体,这必将为许鲜开拓新的市场带来挑战。

 

www.chinafruitportal.com


扫描中国水果门户公众号二维码,及时关注每日新鲜资讯

您的邮箱(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