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首家“无人超市”揭开面纱,未来零售业会不会将“无工可打”?

更多新闻 热门新闻 要闻资讯
阿里巴巴首家“无人超市”揭开面纱,未来零售业会不会将“无工可打”?

在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之后,中国腾飞的速度令世界惊愕。去年10月,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中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如今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阿里巴巴便正式打响了“新零售”的第一枪。7月8日,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的现场,阿里巴巴首家无人超市“淘咖啡”于中国杭州揭开了面纱。在这里,整个超市中没有一名售货员,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仅需刷手机进店,之后选货、拿货,甚至无需掏出钱包或者手机付款,便可轻松走人。如此先进的人工智能,让人不禁感慨,也许未来3到5年之后,中国的零售业恐要“无工可打”。

据悉,无人超市“淘咖啡”是一个占地达 200 平方米的线下实体店,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消费者达50人以上,当然实际容纳规模可随场地面积而增加。在首次进店时,消费者需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电子入场码,随后便可通过闸机,开始购物。商品选好后,消费者甚至无需亲自结算,带着商品经过一道“结算门”,货款会直接从其支付宝中扣除。这样一来,假设无人超市的店主每天清晨可自己补货,平均每个人可以管理十家店面,按照每人每月人民币5000元的工资计算,相当于每家门店的人工成本仅有500元左右。

阿里鱼负责人应宏对此表示,未来在技术和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无人技术也将围绕其展开更多的授权合作,在商业领域将有极高的可复制与扩张能力。该产品“做的是无人超市背后的物联网支付方案,并把这个方案开放赋能给线下实体店。”

对于实体店的老板而言,预计未来他们与天猫淘宝电商老板的差别将越来越小。因为每个进店的客人,都如同电商网站中的UV一样,可以被认知、被辨别;每一个商品都是数字化的商品,每一个订单都是数字化的订单,最终可将电子支付形成闭环。此前看似随机的各种行为,也将被系统性地数字化,通过一套算法模型整理后,会让实体店老板重新了解自己的店铺及用户,比如哪个货架客流最为密集,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等,并为此做出相应调整。

其实,马云推出的无人超市并非是全球首家。去年年初,瑞典就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并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Nraffr。日本也紧随其后推出了“无人便利店”计划,在便利店引入无人收银台与“电子标签”。去年年底,美国亚马逊推出了Amazon Go便利店,在技术上更为先进,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传感器、图像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据介绍,无人超市“淘咖啡”采用的是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所在。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相对成熟且成本低廉。不过,有专家分析,这种标签本身也存在弊端,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且如果标签被人紧紧捏住,也会造成无法识别的情况。

从商业角度来看,无人超市的推出,目的在于节省人力成本,并提升购物体验。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超市若想真正做到无人,又不影响用户体验,除非能够做到大规模复制,否则它的技术及管理成本一定会居高不下。此外,这样的无人店,对客流量、用户人群以及产品结构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此来看,无人超市的门槛并不低,未来能否代替传统零售,成为新的趋势,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www.chinafruitportal.com


扫描中国水果门户公众号二维码,及时关注每日新鲜资讯

您的邮箱(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