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多数国家仅靠本地生产无法满足食物需求

热门新闻
全球化下多数国家仅靠本地生产无法满足食物需求

近几十年来,全球化彻底改变了粮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耕种效率更高。全球各地饮食结构多样化,食物供应量增加。但这也导致了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部分或全部依赖进口粮食的国家中。

这也意味着,一旦出现任何形式的全球危机(例如当前的疫情),全球食品供应链中断,这些国家将十分脆弱。

芬兰的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研究员Pekka Kinnunen说:“在欧洲和北美,小麦等温带作物大部分都可以在500公里半径内获得。而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平约为3800公里。”

Kinnunen最近将其领导下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食品》上,研究中的模型模拟了全球人类满足其粮食需求所需的作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最小距离。

这项研究是与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合作进行的。

研究覆盖了人类的六个主要农作物类别:温带谷物(小麦,大麦,黑麦),稻米,玉米,热带谷物(小米,高粱),热带根(木薯)和豆类。

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模拟了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分别考虑了正常生产情况和为减少食物浪费改良耕作方法而使生产链变得更有效率的情况。

结果表明,世界人口的27%可以在不到100公里的半径内获得温带谷物。热带谷物的份额为22%,大米的份额为28%,豆类的份额为27%。就玉米和热带根而言,这一比例仅为11-16%,Kinnunen说,这表明仅依靠当地资源存在困难。

食区

Kinnunen解释说:“我们将食区定义为粮食生产可以自给自足的区域。粮食围栏描述了运输基础设施对获取食物的影响。”

该研究表明,食区通常是单个农作物相对紧凑的区域。若将农作物看作一个整体,食区范围更大,遍布全球。这表明我们当前饮食的多样性造成了全球性的、复杂的依赖性。

参与该研究的副教授马蒂·库姆(Matti Kummu)表示,结果清楚地表明,仅靠本地生产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增加有效管理的国内生产的份额可能会减少食物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但与此同时,它可能导致新的问题,如人口稠密地区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以及收成不好或大规模迁徙等情况下的脆弱性。

Kummu说:“持续不断的COVID-19流行病强调了自给自足和当地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评估依赖进口农业投入品(例如动物饲料蛋白质,肥料和能源)可能造成的风险也很重要。”  

Kummu和Kinnunen在阿尔托工程学院的水与发展研究小组工作。该小组致力于水资源的可持续性,特别是在粮食生产用水方面。

 

相关篇章,敬请阅读:

世界粮食计划署:全球粮食供应链暂未受到影响

www.chinafruitportal.com


扫描中国水果门户公众号二维码,及时关注每日新鲜资讯

您的邮箱(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