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不鲜,擅自换签,“叮咚买菜”被立案调查

近日,因爆出“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等负面新闻,叮咚买菜被推上风口浪尖。3月17日晚,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官方通报,已对叮咚买菜进行行政约谈并立案调查,指导其对124个前置仓开展全面自查。
近日,有媒体报道叮咚买菜站点存在以冰鲜鱼充作活鱼、从超过最佳售卖期蔬菜中回收蔬菜等问题,叮咚买菜随即发布致歉声明,称报道中的不合规行为属实,并表示已第一时间暂停涉事站点运营。
受此影响,叮咚买菜当日股价开盘前一度暴跌超20%,收盘价报3.79美元,跌幅为10.98%。
叮咚买菜表示,公司立即组织力量对全国所有前置仓和服务流程进行排查,并进行交叉督察,实现活鱼和冰鲜鱼严格区分,加强对已过最佳售卖期限食品的登记和销毁,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并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排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整改方案;深入反思对前置仓的考核机制是否有不人性化之处;加大内部督导力度,同时建立内部举报制度;对现有前置仓监控设备进行硬件升级,实现网络化、可视化、无死角监控,欢迎用户随时介入监督。通过以上系列整改,尽快改变制度规定严、执行监督弱的局面。
有消息称,这已不是叮咚买菜第一次被监管部门约谈。今年1月,叮咚买菜因销售不合格产品被罚款38万余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书显示,其销售的鳊鱼抽检结果为“恩诺沙星”含量不合格,并且已售出1713份,这意味着有一批上海市民食用了不合格的鳊鱼。2月,叮咚买菜再次因为皮皮虾、鲟鱼等农产品镉超标、氧佛沙星不合标等问题,被处以20余万元罚款。
而在消费者投诉平台,同样充斥着大量关于叮咚买菜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新鲜度、优惠券发放、短信骚扰等。
业内分析表示,为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前置仓一般设在靠近居民区的位置,总部中央大仓集中向前置仓供货,可实现“29分钟送达”,将商品很快送到消费者手中。
统计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第四季度履约成本共花费17.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包括仓储租金、人力工资等,按照履约数1亿单估算,意味着叮咚买菜每派送一单,需自掏17.9元的成本费用。
据了解,为实现全面盈利,叮咚买菜自去年第三季度起,将战略打法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至第四季度,前置仓的单季新增降降至25个,只有三季度增幅的10%左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叮咚买菜品质下降的难题。
行业专家表示,用死鱼充作活鱼售卖,会严重影响顾客体验以及所涉及企业的诚信问题,从而影响叮咚买菜的企业品牌和市场形象,无论是对于叮咚买菜下一步的市场推广还是后续融资,恐怕都是非常负面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叮咚买菜此次被曝出的问题,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已组织30个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前置仓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
人民日报曾撰文指出,在购物、打车、外卖这些热点之后,卖菜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